诊疗范围

列表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nerve schwannoma)仅次于听神经瘤,是第二位的颅内神经鞘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07%~0.36%,占颅神经鞘瘤的0.8%~8%。患者一般中年起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最高发病年龄为38~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三叉神经鞘瘤由Antoni-A区(Verocay小体)和Antoni-B区组成,囊性变、血管壁透明样变、栓塞和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常见。
颈动脉狭窄概述:脑组织85%的血液由左右两侧颈动脉供给,颈动脉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变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颈动脉狭窄。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
颈动脉硬化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由于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早期首先表现为内膜-中膜增厚,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附壁血栓形成及继发血管狭窄等,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引发脑梗死。严重脑梗死甚至会导致死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甚至梗塞。
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心,周围有颈内动脉、视神经、垂体、下丘脑等重要结构,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30%。鞍区肿瘤会导致丘脑前下部、垂体、视神经等颅神经、Ⅲ脑室等变化受侵,使患者出现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内分泌异常等现象,严重者可昏迷。
烟雾病又称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缓慢进展性狭窄以致闭塞,脑底出现代偿性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因其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时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
小脑萎缩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典型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步行时不能直线。肌张力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帕金森综合症,又称震 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原发性震 颤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症常继
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现代医学认为,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受损后引发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所致。据中国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 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