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范围
列表
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患者抽搐绝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先发生于眼睑,类似眼皮跳,之后范围逐步扩大,多在数月后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颈阔肌。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在间歇期一切如常人。
梅杰综合症是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y Meige 首先描述的一组锥体外系疾患。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Henry Meige 于1910 年首次报告了梅杰综合症,此后,还有人称其为Brueghel 综合症、眼睑痉挛、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等。
扭转痉挛又称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 dystonia)、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 lorum deformans)或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lenticu-laris)。扭转痉挛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方面的疾病,就是以肌张力障碍为典型表现的。其临床表现为颈部、肢体、驱赶等全身的不自主的扭转。手足的过伸或过曲,通常以身体的长轴为中心。
植物人(vegetative being),在国际医学界又被定义为“持续性植物状态”,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主要为颈内-大脑中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旧称脑血栓形成。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或有动脉粥样硬化体征。
脑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并出现症状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一般在1~5年内可能发生脑梗塞,而脑梗塞的病人中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等。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angiospasm)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和出现血流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头晕和头痛现象是显著特征,如果经常性的发生头晕,则要警惕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了,头痛是脑血管痉挛的初期症状,尤其是持续性的头痛,隐隐约约的,但是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