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积聚。通俗的例子就是正如家中的洗脸池,有两种可能导致洗脸池中的水越来越多:
1、放水的水龙头水量过大、过多、过快;
2、出水的管子太慢、太少、太小。当池子里面的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脑积水既有类似的道理。当脑袋里面的脑脊液积聚到一定程度出现颅压增高,因宝宝的颅骨骨缝还未闭合,宝宝的头围开始增大,比正常宝宝头围增长速度快,就变成了“大头娃娃”。但不是说患脑积水就一定会变“大头娃娃”,脑积水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出现,在5 岁以后发生的脑积水,可归类于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由于5岁以上儿童的骨缝已闭合所以很少有这种“大头”表现。
症状表现
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病婴精神萎靡,头部不能抬起,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癫痫、视力及嗅觉障碍、眼球震颤、斜视、肢体瘫痪及智能障碍等。由于婴儿头颅呈代偿性增大,因此,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均不明显。成人多见间断性头痛、头胀、头沉、头晕、耳鸣耳堵、视力下降、四肢无力等。
一、急性脑积水特征
临床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二、慢性脑积水特征
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正常颅压脑积水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特征
临床的主要表现有:步态不稳,运动障碍程度不一,从走路缓慢、不稳、平衡失调到不能行走,终卧床不起;精神障碍为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初期为记忆力减退,重者出现痴呆等。个别患者可有大小便失禁。儿童可见头围在正常值范围或略超过正常值,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下降,学习能力差,运动障碍等。
四、静止性脑积水特征
临床表现类似于正常颅内压脑积水,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精神运动发育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改善。
常见病因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脑积水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膈膜形成或闭锁,室间孔闭锁畸形(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空闭锁),脑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脑扁桃体下疝等。
(2)感染:胎儿宫内感染如各种病毒、原虫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性脑膜炎未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孔道,或胎儿颅内炎症也可使脑池、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粒粘连闭塞。
(3)出血:颅内出血后引起的纤维增生,产伤颅内出血吸收不良等。
(4)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任何一部分,较多见于第四脑室附近,或脉络丛乳头状瘤。
(5)其他: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围产期及新生儿窒息、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等。
检查诊断
辅助检查的项目较多,是确诊脑积水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X线头颅摄片
可见颅骨变薄,骨缝增宽。较大儿童可见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2、脑室造影
经前囟穿刺注入造影剂Amipaque 10ml。也可注入30~50ml空气,但必须与脑脊液等量交换。体质弱者应慎用。通过脑室造影可知脑室扩大的程度及皮质厚度,阻塞的部位及原因。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将放射性碘标记血清白蛋白注入脑室后,行放射性核素扫描,观察脑室系统阻塞的部位及脑室大小。若标记物可通过脑室系统,且聚集于脑表面,但比正常时间延长,表明脑室系统不全阻塞。若不聚集于脑表面,则表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阻塞。
4、脑超声波检查
优点是简单易行。可提示双侧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5、CT检查
具有迅速、安全、无痛等优点。不但可立即确诊,还可知道阻塞的部位及阻塞的原因、脑室扩大的程度及皮质的厚度。
6、磁共振检查
是目前理想的诊断方法。除具有CT检查的一切优点和功能外,还可观看颅内一切结构的清晰图像,使一些脑积水的病因和病理状态一目了然。
脑积水在婴儿,应注意与下列情况鉴别:
1、未成熟儿:头颅增大较快,有些类似脑积水,但脑室不大。
2、佝偻病:头颅增大多为方形并有其他佝偻病症状。
3、头大畸形,头颅大,增长也快,有明显的智力不足,无眼珠下垂现象,脑室造影正常。
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头颅增大较慢,硬脑膜下穿可见较多的红色或黄色液体,眼底有出血,CT可确诊。
5、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脓肿等。
治疗方法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导致脑室体积扩大,通过手术,用一根管子将脑室里多余的水(脑脊液)引到身体别的部位吸收掉。一般是引到腹腔,因为腹腔的吸收面积大,能把这些多余的水吸收掉。腹腔条件不好的,还可以考虑引到心脏或者胸腔里。
这种管子叫分流管,用硅胶制成。含三部分:一根较短的管子用来将脑室内的水引出来,一根长管子将水引到腹腔,两根管子中间用一个单向阀门联接。阀门的压力是预先设置好得,压力高的通过的水就比压力低的少,手术前根据脑室内脑脊液的压力选择合适的管子,管子的阀门压力和脑室内的压力接近就好。如果脑室内的压力中度升高,却用了一根高压管,水就引不出来,相反,如果脑室内的压力非常高,却用了一根低压管,水就可能会引得过多,水引得过多也会出问题。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是从上世纪中叶至今,已成为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术式方法成熟,疗效确切。但尽管分流管已进行过诸多改进,但本手术直至目前,仍有其难以完全攻克的并发症,主要为分流管装置阻塞、感染、过度分流或分流不足、复发等。且体内终身留置异物,尤其对于幼儿患者,成长之后会面临换管的问题。使许多病人不得不把生存质量寄托在一根细长的管子上!医生常无可奈何地为病人一次又一次更换管子。终,同病魔的斗争,演变为对分流管的依赖,对分流管保持通畅的祈祷。
神经内镜治疗
目前,脑积水的手术治疗主要为神经内镜手术和各类分流术,两者在脑积水治疗上均发挥重要作用。但分流术因植入物带来诸多弊端,如分流管堵塞和位置不当、感染、分流过度等,虽然出现多种可调压式分流管和抗感染分流管,但上述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加之病儿常因身体增长需多次手术更换分流管,这让家长难以接受。神经内镜手术能避免植入物带来的并发症,可控制大多数非交通性脑积水和部分交通性脑积水的病情而避免分流,这对脑积水病人,尤其病儿是十分理想的结果。
神经内镜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也为脑积水患者带来了福音。医生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可治疗不同类型的脑积水,不需放置分流管,避免了分流手术的各种并发症。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神经内镜用于脑积水的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
1.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即在第三脑室与脚间池之间造一瘘口,使梗阻的脑脊液进入生理性循环吸收过程。手术的关键是确认瘘口完全通畅。病例宜选择正中孔至导水管水平梗阻的脑积水,室间孔的直径及第三脑室的宽度应超过内镜的直径,以便内镜能顺利操作,且第三脑室内无巨大中间块阻拦。不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
2.脉络丛凝固术:即在内镜下用双极电凝或激光对脉络丛绒毛进行大部分或全部凝固术,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从而使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达到新的平衡。病例宜选择进展缓慢的交通性脑积水,不适用于梗阻性脑积水及进展迅速的交通性脑积水。术中只需对脉络丛的绒毛凝固,尽量避免直接凝固脉络丛的血管,以免术中粘连造成不可控制的出血。
3.分隔脑积水穿通术:分隔型脑积水是脑室内隔膜造成的脑积水,分为单房型和多房型。
4.内镜引导放置分流管:即在内镜的直视下将分流管的颅内端放置到理想的位置,术中可同时对分隔脑积水行穿通术并对病灶进行活检,避免了放置分流管时的盲目性,使分流管颅内端堵塞的机会大大减少。
另外,在进行手术之前,还做一项核磁共振检查,也就是“脑脊液电影检查”。脑积水手术的疗效与病因紧密相关,术前确定脑积水的病因和类型至关重要。CT和普通磁共振扫描都可显示脑室扩张,但有些病变难以显示,如脑室囊肿,更不能显示脑脊液流动情况。磁共振相位成像技术可清楚地显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确定脑脊液循环的梗阻部位,还能显示脑组织的搏动,为脑积水的治疗决策提供更加翔实的依据。
神经内镜治疗优势
神经内镜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手术是在内镜监视下进行操作的,非常精细,创伤轻,疗效好。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是神经外科中蓬勃发展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新的诊治手段,它提高了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并改变了一些疾病的治疗理念。神经内镜手术是神经外科主要的微创技术之一。微创是指在争取佳疗效的基础上,力争将手术的创伤降至小,即力争以小的手术创伤为代价,得到大手术疗效。一般包括两种手术方式:经内镜的器械通道操作和在内镜外操作,常通过骨孔或直径2~3cm的骨窗治疗颅内病变。
分流术后1年内,大约有1/3的病人需做第2次分流手术。即使分流手术成功,患者须终生植入分流管,且分流管必须保持通畅。一旦分流管出现问题,则可能危及生命。有的患者因分流管反复发生堵塞,多次进行分流手术,甚至多达几十次!神经内镜手术是神经外科主要的微创技术之一。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则不需放置、更换分流管,避免了分流管出现问题导致的危险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宋明主任提醒广大患者神经内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神经内镜手术也离不开高科技设备和专用器械,手术医师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开展工作。如果想做神经内镜手术,必须选择合适的正规医院。
神经内镜手术是神经外科主要的微创技术之一。微创是指在争取佳疗效的基础上,力争将手术的创伤降至小,即力争以小的手术创伤为代价,得到大手术疗效,神经内镜手术创伤更小,视野更清晰,显露范围更广泛,能够近距离观察病变,手术操作精确、细致,大大减轻了手术损伤,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且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目前我院已成功完成神经内镜治疗各类型脑积水数百余例,手术效果良好,避免了行分流手术的诸多并发症,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