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是现代医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它的普及让很多以前难以检查出来的疾病无所遁形,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对核磁共振知之甚少。那么,核磁共振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检查?这就跟小伙伴们说一说。

1.何为核磁共振检查?

MRI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简称,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脑程序处理获得图像。

2.核磁共振检查常应用于哪些部位和疾病?

了解完核磁共振的概念后,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核磁共振主要应用于哪些部位和疾病的检查呢?

①脑和脊髓:脑血管动脉瘤,脊髓损伤,脑肿瘤,脑脓肿,多发性硬化症,创伤引起的脑损伤,眼睛和内耳的紊乱。

②心脏和血管:心脏腔室的大小和功能,心脏壁的厚度和运动,心脏病或心脏病引起的损害程度,主动脉的结构问题,如动脉瘤或夹层,血管炎症或阻塞。

③腹部及生殖系统:肝脏和胆管,肾脏,脾,胰腺,子宫,卵巢,前列腺。

④肌肉和骨骼:由创伤性或重复性损伤引起的关节异常,例如撕裂的软骨或韧带,脊椎盘异常,骨感染,骨骼和软组织的肿瘤。

3.做核磁共振检查应该注意啥?

如有以下情况,不宜做核磁共振:

①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为新型MRI兼容性产品除外);

②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

③妊娠3个月内;

④眼眶内有磁性金属异物。

另外,如存在下列情况,需在做好风险评估、成像效果预估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慎重考虑是否做MRI检查。

①体内有弱磁性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血管金属支架、血管夹、螺旋圈、滤器、封堵物等)时,一般建议在相关术后 6~8 周再进行检查,且最好采用1.5 T以下场强设备;

②体内有金属弹片、金属人工关节、假肢、假体、固定钢板等时,视金属置入物距扫描区域(磁场中心)的距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择,且建议采用 1.5 T以下场强设备;

③体内有骨关节固定钢钉、骨螺丝、固定假牙、避孕环等时,需考虑产生的金属伪影是否会影响检查目标;

④癫痫发作、神经刺激症、幽闭恐怖症患者;

⑤高热患者;

⑥妊娠3个月及以上。

以上关于核磁共振的小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点赞(118)
在线
客服
交通
指南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